DeFi 是天堂还是地狱?五大协议掀桌,创新or圈钱?

author 阅读:13 2025-03-31 01:18:49 评论:0

DeFi 新敘事:風口浪尖上的協議們,是創新還是圈錢?

DeFi (去中心化金融) 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彷彿永遠有新的故事可以講。從最初的自動做市商 (AMM) 到借貸協議,再到各種複雜的衍生品和算法穩定幣,DeFi 的世界不斷擴張,也越來越讓人眼花繚亂。Ignas 這篇文章裡提到的 Initia、Fogo、Succinct、Resolv 和 Snapchain,無疑是站在這波浪潮前沿的弄潮兒。但問題是,他們真的是在引領創新,還是只是在利用市場情緒,快速圈錢?

市場回暖下的代幣發行:試水還是圈錢?

“市場在慢慢復蘇”、“許多項目已經無法再推遲發行了”,Ignas 的這兩句話,簡直是赤裸裸地道出了當前 DeFi 項目的焦慮。經歷了漫長的熊市,各個項目都急於抓住市場回暖的機會,發行代幣,融資,然後繼續講新的故事。但這種“不得不發”的心態,真的能帶來有價值的創新嗎?還是只會讓市場上充斥著更多同質化、甚至劣質的項目?

我對此持保留態度。很多項目,尤其是那些在熊市中苟延殘喘的項目,發行代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推進技術發展,而是為了填補資金缺口,維持運營。他們急於求成,缺乏長遠規劃,很容易在市場的波動中迷失方向。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項目方為了吸引眼球,不惜採用各種誇張的宣傳手段,甚至進行虛假營銷,誤導投資者。

所以,對於這些新發行的代幣,我們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被那些華麗的辭藻和誘人的承諾所迷惑,要深入了解項目的技術原理、團隊背景、應用場景,以及代幣經濟模型。只有經過充分的調研和思考,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避免成為下一個被收割的韭菜。

Initia:多鏈互操作的“伊甸園”,還是又一個空中樓閣?

Initia 自稱要打造一個“互相交織”的多鏈生態,解決以太坊的種種問題。聽起來很美好,但細細一想,這不就是又一個想要挑戰以太坊霸權的項目嗎?過去有多少項目抱著同樣的雄心壯志,最終卻黯然退場?

以太坊夢想家的集體幻覺?

Initia 的核心概念是將 L1 與 L2 網絡深度融合,構建一個相互交織的生態系統。他們將這些 L2 稱為 “Minitias”,並聲稱 OPinit 堆棧同時支持 EVM、MoveVM 和 WasmVM 三大虛擬機架構,讓開發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最熟悉的編程語言。

這聽起來像是要集百家之長,打造一個兼容性最強的區塊鏈平台。但問題是,這種“大雜燴”式的設計,真的能帶來效率和創新嗎?還是只會讓系統變得更加複雜和臃腫?以太坊之所以能成為 DeFi 的基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簡單性和可組合性。而 Initia 想要做的,卻是增加更多的複雜性,這是否與 DeFi 的發展趨勢背道而馳?

更讓人擔憂的是,Initia 對以太坊的批判,似乎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化的宣洩,而不是基於理性的分析。他們將以太坊描述成一個 “極端主義者” 的樂園,卻沒有拿出具體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這種主觀臆斷,很容易讓人質疑他們的客觀性和專業性。

代幣經濟學:一場關於信仰的豪賭

Initia 的代幣經濟學細節尚未完全公布,只透露了供應量的 50% 將分配給 VIP 及預留流動性池,內部人員沒有解鎖的質押獎勵,社區輪享受約 30% 的折扣,15% 歸屬投資者。

這種遮遮掩掩的態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空氣幣”項目。一個真正有價值的項目,應該公開透明地展示其代幣經濟模型,讓投資者充分了解代幣的分配、使用和價值捕獲機制。而 Initia 卻選擇隱藏關鍵信息,這難免讓人懷疑他們是否在暗箱操作,為自己謀取私利。

此外,Initia 還計劃採用帶 vesting 的空投方式,並聲稱 “vesting 是一份禮物,它能避免你過早拋售,迫使你保持信仰”。這種說法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Vesting 的本質是鎖定投資者的資金,讓他們無法自由買賣代幣。雖然這種機制可以防止砸盤,但同時也剝奪了投資者的自主權。把 vesting 說成是“禮物”,簡直是對投資者智商的侮辱。

建設者和用戶:誰來買單?

Initia 擁有完善的生態系統和宏大的願景,但最終能否成功,取決於建設者和用戶是否願意參與其中。如果沒有足夠的開發者在 Initia 上構建應用,沒有足夠的用戶使用這些應用,那麼 Initia 就只會是一個空殼,毫無價值。

但 Initia 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以太坊已經建立了龐大的開發者社區和用戶基礎,想要從以太坊手中搶奪資源,並非易事。Initia 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激勵機制,才能吸引開發者和用戶加入其生態系統。

更重要的是,Initia 需要證明其技術優勢和應用價值。如果 Initia 只是在複製以太坊的功能,而沒有任何創新,那麼它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Initia 需要找到自己的獨特價值主張,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

總之,Initia 是一個充滿雄心壯志的項目,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它能否成功,取決於其技術實力、運營能力和市場策略。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不要盲目追捧,要深入了解項目的各個方面,才能做出明智的判斷。

Fogo:最快的 Layer 1 區塊鏈?Solana 的孿生兄弟還是掘墓人?

Fogo,一個以速度為賣點的 Layer 1 區塊鏈,號稱採用了 Jump Crypto 開發的高度優化版 Solana 驗證器客戶端 Firedancer。這種“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做法,究竟是捷徑還是陷阱?它想超越 Solana 的野心,又能否實現?

速度與激情:數據背後的真相

Fogo 宣稱其理論速度最高可達每秒 100 萬筆交易 (TPS),出塊時間僅 20 毫秒。這樣的數據,確實令人驚艷。但正如 Doug Colkitt 所說:“這就像擁有一輛法拉利,卻只能在紐約市堵得水泄不通的路上開。” 即使 Fogo 擁有極高的理論速度,如果網絡擁堵,實際的交易速度仍然會受到限制。

更重要的是,TPS 並不是衡量區塊鏈性能的唯一指標。區塊鏈的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可擴展性等因素,同樣重要。Fogo 在追求速度的同時,是否犧牲了其他方面的性能?

此外,Fogo 的開發者網絡目前僅達到了約 54000 TPS。相比之下,Solana 當前的理論上限是 65000 TPS,然而現階段實際處理速度為 4300 TPS。這表明,即使 Fogo 在理想條件下擁有更高的速度,其實際性能可能並不比 Solana 更出色。

Solana 社區的反對聲浪:既得利益者的恐慌?

Fogo 的出現,引起了 Solana 社區的一些反對聲音。這並不奇怪。Fogo 運行 Solana 虛擬機 (SVM),這意味著開發者可以輕鬆將 Solana 應用、工具和基礎設施遷移到 Fogo 鏈上。這無疑會對 Solana 的生態系統造成衝擊。

但我們也需要看到,競爭是促進創新的動力。Fogo 的出現,可能會迫使 Solana 加快技術迭代,提升網絡性能。此外,Fogo 也為 Solana 的開發者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如果 Fogo 能夠提供更好的開發環境和用戶體驗,那麼它或許能夠吸引一部分 Solana 開發者加入其生態系統。

因此,Solana 社區的反對聲浪,既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保護,也是對 Fogo 的一種鞭策。Fogo 需要用實際行動證明其價值,才能贏得 Solana 社區的認可。

Jump Crypto 的影子:技術創新還是資本遊戲?

Fogo 的貢獻者包括來自 Douro Labs 的成員,該團隊是預言機網絡 Pyth 背後的開發力量,而 Pyth 網絡本身與 Jump Crypto 有著緊密關聯。這讓人不禁聯想到,Fogo 的背後是否隱藏著 Jump Crypto 的資本力量?

Jump Crypto 是一家知名的加密貨幣投資機構,其投資組合涵蓋了眾多區塊鏈項目。如果 Fogo 得到了 Jump Crypto 的支持,那麼它或許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曝光機會。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資本的干預。如果 Fogo 過度依賴 Jump Crypto 的資金和資源,那麼它可能會失去獨立性,淪為資本的工具。Fogo 需要在資本的幫助下,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才能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多本地共識與 GAS 費抽象化:技術創新還是噱頭?

Fogo 提出了多本地共識 (“太陽公轉”) 和 GAS 費抽象化等概念。這些概念聽起來很新穎,但其真正的價值還有待驗證。

多本地共識是指將驗證者劃分為可半獨立運作的地理“區域”,網絡控制權會定期輪轉到下一個“區域”,防止單一驗證者形成主導優勢。這種機制或許能夠提高共識效率,但同時也可能會增加系統的複雜性。

GAS 費抽象化是指支持使用任意代幣支付網絡手續費。這種機制可以提高用戶的便利性,但同時也可能會增加代幣的波動性風險。

這些技術創新是否能夠真正提升 Fogo 的性能和用戶體驗,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我們需要保持懷疑的態度,不要盲目相信那些華麗的技術概念。

代幣與融資:未來的想像空間

Fogo 在由 Distributed Global 領投、CMS Holdings 跟投的種子輪融資中籌集了約 550 萬美元,此前還從 Echo 平台處獲得了 800 萬美元融資。目前關於代幣或空投的信息還不多。

這表明,Fogo 仍然處於早期階段,其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但 Fogo 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資本支持,如果它能夠成功解決現有的問題,那麼它或許能夠在區塊鏈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不要過於樂觀,要密切關注 Fogo 的技術發展和市場表現,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Succinct:構建“真正的世界軟件”?還是又一個 ZK 技術的烏托邦?

Succinct 以“ZK 零知識證明是區塊鏈實現擴容、互操作性和隱私保護最關鍵的技術之一”為口號,試圖構建一個共享的證明生成市場。但零知識證明技術的落地,真的有他們說的那麼簡單嗎?還是又一個被過度炒作的技術概念?

ZK 的困境:技術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零知識證明 (Zero-Knowledge Proof, ZKP) 是一種神奇的技術,它可以在不泄露數據的前提下,驗證信息的真實性。理論上,ZKP 可以解決區塊鏈擴容、互操作性和隱私保護等問題,被視為區塊鏈的未來。

但現實是,ZKP 的應用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ZKP 的計算複雜度非常高,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其次,ZKP 的開發門檻很高,需要專業的密碼學知識。最後,ZKP 的標準化程度很低,不同的 ZKP 方案之間難以兼容。

因此,ZKP 技術的落地,並不像 Succinct 說的那麼簡單。它需要解決技術上的難題,建立標準化的規範,降低開發的門檻,才能真正被廣泛應用。

Succinct 的解決方案:共享市場還是中心化風險?

Succinct 試圖通過構建一個共享的證明生成市場,來解決 ZKP 的應用難題。他們希望讓每個項目無需再“重複造輪子”,而是可以將生成證明的工作外包給網絡節點來完成。

這種模式聽起來很美好,可以降低 ZKP 的使用成本,提高開發效率。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如果 Succinct 成為了唯一的證明生成提供商,那麼它就可能形成壟斷,控制 ZKP 的價格和質量。此外,如果 Succinct 的網絡節點出現問題,那麼整個 ZKP 生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因此,Succinct 的解決方案,並不是完美的。它需要在降低 ZKP 使用成本的同時,防止中心化風險,才能真正促進 ZKP 技術的發展。

營銷噱頭:MacOS 風格界面與積分遊戲

Succinct 的營銷手段,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他們把測試網和官網儀表板做成了 MacOS 風格界面,還加入了遊戲元素,吸引用戶參與。

這種營銷方式,無疑可以提高 Succinct 的知名度和用戶參與度。但我們也需要警惕,不要被這些華麗的表面所迷惑。一個項目的成功,最終還是要靠其技術實力和應用價值來支撐。如果 Succinct 只是在玩營銷遊戲,而沒有真正的技術創新,那麼它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應用場景:美好的願景與未知的挑戰

Succinct 聲稱其 ZKP 技術可以應用於 Rollup、跨鏈橋、預言機、私人投票系統、匿名交易等多個場景。這些應用場景,聽起來都很誘人,但其真正的落地,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以 Rollup 為例,ZKP 可以提高 Rollup 的安全性,但同時也會增加 Rollup 的計算複雜度。以跨鏈橋為例,ZKP 可以提高跨鏈橋的互操作性,但同時也會增加跨鏈橋的開發成本。以預言機為例,ZKP 可以提高預言機的數據真實性,但同時也會增加預言機的數據延遲。

因此,Succinct 的 ZKP 技術,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需要解決不同的技術難題,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

測試網:噱頭還是誠意? Succinct 的測試網 “第一階段:信任危機”,要求用戶通過生成零知識證明來獲取星標獎勵,但需要支付 10USDC 覆蓋證明生成成本。此外,邀請碼需要通過積極參與 Twitter、Discord 等社區互動才有機會獲取。 這種測試網模式,讓人感覺有點“割韭菜”的味道。用戶需要花錢才能參與測試,而且還需要積極參與社區互動才能獲得邀請碼。這種模式,很容易讓人質疑 Succinct 的誠意。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或許 Succinct 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筛选出真正對 ZKP 技術感興趣的用戶,並收集真實的測試數據。但無論如何,Succinct 都需要更加透明地公布其測試網的規則和目的,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 ### 代幣與融資:期待與疑問 Succinct 完成 5500 萬美元融資,Paradigm 領投,Robot Ventures、Bankless Ventures、Geometry 等多家機構參投。當主網正式上線時,預計很快就會進行 TGE (Token Generation Event)。 這表明,Succinct 得到了資本的認可,其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但我們也需要保持警惕,不要盲目相信資本的力量。一個項目的成功,最終還是要靠其自身的努力和創新。 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深入了解 Succinct 的技術原理、應用場景和代幣經濟模型,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 Resolv:真正有效的 Delta 中性穩定幣?理想還是陷阱? Resolv 試圖通過加密資產抵押與永續合約空頭對沖的組合,創造一種“真正有效的 Delta 中性穩定幣”。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更去中心化的 Ethena,但它真的能解決穩定幣領域長期存在的穩定性問題嗎?

穩定幣的迷思:機構的盛宴,散戶的殘羹冷炙?

穩定幣,顧名思義,旨在提供價格穩定的加密貨幣。但長期以來,穩定幣的穩定性都備受質疑。從早期的算法穩定幣的崩盤,到 USDT 的儲備金透明度問題,穩定幣的風險一直如影隨形。

Ignas 提到,穩定幣採用的主要受益者似乎是機構和穩定幣發行方,而散戶投資者可能只能得到殘羹冷炙。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穩定幣領域的利益分配不均問題。機構可以通過高頻交易、套利等手段,從穩定幣的波動中獲利,而散戶則往往成為被收割的對象。

因此,一個“真正有效”的穩定幣,不僅要保證價格的穩定,還要兼顧散戶的利益,讓他們也能從穩定幣的發展中受益。

Resolv 的雙代幣模型:風險隔離還是責任推卸?

Resolv 採用了雙代幣模型 (USR + RLP),通過將風險明確隔離到獨立代幣的方式實現風險分離。USR 與 USDe 類似,通過 delta 中性策略來維持其掛鉤匯率,通過做空期貨對衝 ETH 價格風險。RLP 作為 USR 的保險機制,通過吸收虧損來維持 USR 的穩定性。

這種雙代幣模型,看似可以有效地隔離風險,保護穩定幣用戶的利益。但仔細分析,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RLP 持有者承擔更高風險以獲取更優厚回報。這是否意味著 RLP 成為了“韭菜池”,專門收割那些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

其次,如果 RLP 的價值大幅縮水,那麼 USR 的穩定性是否會受到影響?Resolv 如何保證在極端市場情況下,RLP 能夠有效地承擔虧損,維持 USR 的穩定性?

因此,Resolv 的雙代幣模型,雖然有一定的創新性,但其風險隔離效果仍然有待驗證。

抵押資產的選擇:加密原生 vs. 中心化妥協

Resolv 堅持完全由加密貨幣支持,所有抵押品均為 ETH(近期剛剛宣布新增 BTC 支持),且不涉及任何現實世界資產 (RWA)。而 Ethena 則推出了次級穩定幣 USDtb,該穩定幣 90% 的儲備由貝萊德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 BUIDL 提供支持。

Resolv 的做法,更加“加密原生”,秉承去中心化理念。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性較大,如果 ETH 或 BTC 的價格大幅下跌,那麼 Resolv 的抵押品價值就會縮水,穩定性也會受到影響。

Ethena 的做法,則是一種中心化的妥協。引入 RWA 可以提高穩定幣的穩定性,但同時也會增加對中心化機構的依賴。

因此,Resolv 和 Ethena 的選擇,各有優劣。Resolv 更加去中心化,但風險也更高。Ethena 更加穩定,但中心化程度也更高。

積分挖礦:TVL 數據背後的真相

Resolv 通過積分挖礦獲取空投的策略,使其總鎖倉價值 (TVL) 達到了 6.37 億美元。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我們需要看到,TVL 數據並不代表一切。

很多用戶參與積分挖礦,只是為了獲得空投,而不是真正認可 Resolv 的價值。一旦空投結束,這些用戶很可能會立即撤出資金,導致 TVL 大幅下降。

因此,我們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 TVL 數據,不要被其所迷惑。一個項目的真正價值,取決於其技術實力、應用場景和用戶粘性,而不是 TVL 數據的高低。

代幣與融資:未來的賭注

Resolv 尚未正式公布融資細節,但其投資方包括 Delphi Labs、Daedalus 和 No Limit Holdings。除此以外,該項目正計劃通過 Legion 平台融資,社區輪即將啟動。

自 2024 年 9 月起,Resolv 正式推出積分獎勵計劃。用戶現仍可通過存入穩定幣參與賺取積分。預計 $RESOLV 代幣將於 2025 年初發行。

這表明,Resolv 仍然處於早期階段,其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但 Resolv 擁有一定的技術創新和用戶基礎,如果它能夠成功解決現有的問題,那麼它或許能夠在穩定幣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不要過於樂觀,要密切關注 Resolv 的技術發展和市場表現,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Snapchain:最大的消費級 Layer 1 公鏈?Farcaster 的救命稻草還是自娛自樂?

Snapchain 號稱是專為 Farcaster 社交網絡打造的 Layer 1 區塊鏈。這種“應用鏈”的思路,究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是飲鴆止渴?它能否解決 Farcaster 的擴展難題,並成為最大的消費級公鏈?

通用型區塊鏈的末日?還是偽命題?

Ignas 引用 Kyle 的話:“通用型區塊鏈將走向消亡。每條鏈都必須有明確的應用場景,而這些場景將由鏈上構建的內容來定義。” 這種觀點認為,未來的區塊鏈將不再是同質化的通用平台,而是會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進行定制化設計。

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通用型區塊鏈在處理特定應用場景時,往往會遇到效率瓶頸。而應用鏈可以針對特定應用場景進行優化,提高性能和用戶體驗。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應用鏈”的局限性。如果每個應用都擁有自己的區塊鏈,那麼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就會受到影響。此外,如果應用鏈的用戶規模較小,那麼其安全性也會受到威脅。

因此,通用型區塊鏈和應用鏈,各有優劣。未來的區塊鏈發展趨勢,或許不是一方取代另一方,而是兩者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社交網絡的擴展難題:數據同步與實時更新的痛點

Farcaster 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社交網絡,面臨著數據同步困難與實時更新延遲的痛點。這也是所有去中心化社交網絡的通病。由於數據分散存儲在不同的節點上,數據同步和實時更新的效率很低。

Snapchain 試圖通過區塊鏈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但區塊鏈的特性,例如數據不可篡改、數據公開透明等,與社交網絡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衝突。如何在保證數據安全和隱私的前提下,提高數據同步和實時更新的效率,是 Snapchain 需要解決的難題。

Snapchain 的解決方案:中心化思維的去中心化包裝?

Snapchain 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例如刪除數據 (數據修剪) 和分片技術。但這些解決方案,都帶有濃厚的中心化思維。

數據修剪是指在 Snapchain 上,舊數據(如帖子、點贊、關注)一旦不再需要即可刪除。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節省存儲空間,提高網絡效率,但卻與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相悖。

分片技術是指將用戶分散到多個分片中,每個分片僅處理其所屬用戶的事務。這種做法,雖然可以提高網絡吞吐量,但卻會增加系統的複雜性。此外,如果分片之間的數據同步出現問題,那麼就會導致數據不一致。

因此,Snapchain 的解決方案,並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它在追求效率的同時,犧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程度。

數據修剪:用戶的福音還是區塊鏈精神的背叛?

數據修剪是 Snapchain 的一個重要特性。用戶每年支付 2 或 3 美元,即可獲得每小時 500 筆交易的處理速度和約 10000 筆交易的存儲限制。如果刪除舊交易,就能為新交易騰出存儲空間(或者選擇支付更多費用保留舊交易)。

這種做法,對用戶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他們可以通過刪除不重要的數據,來節省存儲空間和費用。但從區塊鏈的角度來看,數據修剪是對區塊鏈精神的背叛。區塊鏈的價值,就在於其數據的永久性和不可篡改性。如果允許數據修剪,那麼區塊鏈的公信力就會受到質疑。

分片技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Snapchain 採用了分片技術,將用戶分散到多個分片中。每個分片僅處理其所屬用戶的事務。這種做法,可以提高網絡吞吐量,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問題。

例如,如果用戶需要與其他分片的用戶進行交互,那麼就需要進行跨分片通信。跨分片通信的效率很低,會影響用戶體驗。此外,如果某個分片的數據被篡改,那麼如何保證其他分片的數據安全?

因此,Snapchain 的分片技術,雖然在理論上可以提高網絡性能,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應用先行:策略還是無奈之舉?

Snapchain 採取了“先應用後發鏈”的策略,即先構建 Farcaster 社交網絡,再為其添加區塊鏈底層。這種做法,與很多區塊鏈項目先發鏈再尋找應用場景的做法不同。

這種策略,或許是 Snapchain 的無奈之舉。畢竟,Farcaster 已經擁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如果 Snapchain 能夠成功與 Farcaster 集成,那麼它就可以直接獲得一批用戶。

但與此同時,Snapchain 也面臨著風險。如果 Farcaster 的用戶不認可 Snapchain 的價值,那麼 Snapchain 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啟動日期與代幣:炒作還是價值發現?

Snapchain 計劃於 2025 年 4 月 15 日正式上線。團隊對代幣的發行一直閉口不談,但近期的一些傳言和融資消息很可能預示著即將到來。

這表明,Snapchain 正在加速其發展進程。但我們也需要警惕,不要被炒作所迷惑。一個項目的真正價值,取決於其技術實力、應用場景和用戶粘性,而不是上線日期和代幣價格。

Coinbase 的野心:流量入口還是生態整合?

Ignas 認為,在 Snapchain 正式啟動且 Farcaster 準備好規模化之後,這一社交生態將集成至 Coinbase 錢包。如果 Coinbase 錢包裏整合了社交媒體信息流,這將會是一件大事。

Coinbase 作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擁有巨大的用戶流量。如果 Coinbase 能夠將 Farcaster 集成到其錢包中,那麼 Farcaster 將會獲得巨大的曝光機會。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 Coinbase 的野心。Coinbase 或許只是想利用 Farcaster 的社交屬性,來增加其錢包的用戶粘性,而不是真正認可 Farcaster 的價值。

融資:資本的狂歡還是價值的認可?

Snapchain 本身是一項技術組件,而非獨立籌集資金的實體。Snapchain 的開發由 Merkle Manufactory 出資,該公司正在構建 Farcaster 協議。Merkle Manufactory 公司宣布完成了 1.5 億美元的融資輪次,由 Paradigm 領投,並獲得了 a16z crypto、Haun Ventures、USV、Variant 和 Standard Crypto 等其他主要投資者的跟投。

這表明,Snapchain 得到了資本的認可,其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但我們也需要保持警惕,不要盲目相信資本的力量。一個項目的成功,最終還是要靠其自身的努力和創新。

總之,Snapchain 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項目。它既有創新的地方,也有值得質疑的地方。它能否成功,取決於其技術實力、運營能力和市場策略。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不要盲目追捧,要深入了解項目的各個方面,才能做出明智的判斷。

本文 zebra091.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ebra091.com/post/1713.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