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润新能IPO悬疑:光伏接线盒的豪赌还是悬崖?增速失速、客户依赖、海外风险三重夹击

泽润新能IPO:光伏接线盒的资本豪赌,还是步步惊心的悬崖边缘?
泽润新能,这家以光伏接线盒为主业的公司,终于要叩开A股的大门。然而,在资本市场一片欢腾的锣鼓声中,我们更应该冷静地审视:这究竟是一场顺应新能源东风的资本豪赌,还是一次步步惊心的悬崖边缘试探?诚然,新能源概念炙手可热,光伏产业更是风头正劲。泽润新能搭上这趟快车,似乎前景一片光明。但仔细剖析其招股书,却发现隐藏在光鲜业绩下的,是增长失速、客户依赖、境外风险、产能过剩等诸多隐忧。这些问题,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将这家看似冉冉升起的新星炸得粉身碎骨。与其盲目乐观,不如擦亮眼睛,看清泽润新能上市背后,那潜藏的危机与挑战。这不仅是对投资者负责,更是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一、上市光环下的阴影:泽润新能增速失速的真相
营收净利增速骤降:繁荣表象下的增长乏力
泽润新能近三年的营收和净利润看似都在增长,但如果仔细观察增长的幅度,就会发现问题。2024年,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61.77%断崖式下跌至3.75%,净利润增速也从39.06%降至9.30%。这种增速的骤降,就像一个原本百米冲刺的运动员突然放慢了脚步,甚至开始原地踏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市场需求放缓?还是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亦或是泽润新能自身的技术创新遇到了瓶颈?无论是哪种原因,都足以让人对这家公司的未来发展感到担忧。
毛利率连年下滑:价格战泥潭与成本控制的困局
比增速下滑更令人不安的是,泽润新能的综合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从2022年的26.82%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24.07%。与此同时,产品均价更是大幅下降了30.18%。这说明什么?说明泽润新能正在陷入一场残酷的价格战。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牺牲利润空间。当然,公司也可以通过加强成本控制来应对毛利率下滑的局面。但问题是,这种成本控制是否是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是否会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要知道,光伏接线盒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光伏系统的安全和效率。如果一味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视了产品质量,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命悬一线的客户依赖:泽润新能的豪赌与风险
豪赌式依赖:大客户“输血”与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泽润新能的招股书赤裸裸地展示了其对前五大客户的重度依赖。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始终居高不下,2024年仍高达58.72%。更令人咋舌的是,第一大客户A的营收占比常年维持在27%以上,甚至在2022年和2024年,超过一半的毛利都来自这位“金主”。这简直就是把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一旦这位大客户“感冒发烧”,泽润新能恐怕就要面临灭顶之灾。这种过度依赖大客户的模式,反映出泽润新能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缺乏开拓新市场、分散客户风险的能力。说白了,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靠“傍大款”来维持生存。
关联交易迷雾:谁在为泽润新能的业绩买单?
更令人玩味的是,泽润新能的股东结构与客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TCL中环的关联方、赛拉弗的销售总监都曾入股泽润新能。入股之后,TCL中环的采购额一度飙升,赛拉弗的销售占比也持续提升。这种关联交易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这些交易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是为了粉饰业绩而进行的利益输送?难道泽润新能的业绩增长,是靠关联方“输血”来维持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泽润新能的真实盈利能力究竟如何,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亿晶光电巨亏:应收账款暗藏“暴雷”风险
屋漏偏逢连夜雨,泽润新能的大客户们似乎集体遭遇了困境。2024年,第二大客户亿晶光电预披露的亏损额高达19-23亿元,组件产能利用率也大幅下滑至4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亿晶光电很可能无力支付货款,泽润新能面临着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泽润新能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风险管控措施是否有效?能否有效防范坏账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这无疑是摆在泽润新能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拖垮整个公司。
三、全球化迷局:关税大棒下的泽润新能还能润吗?
海外市场滑铁卢:贸易战阴影下的增长焦虑
泽润新能的招股书显示,其境外收入占比颇高,报告期内分别为46.40%、46.18%和36.69%,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北美地区。然而,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特别是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给泽润新能的海外业务蒙上了一层阴影。2025年4月,美国政府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加征不对等关税,无疑是给依赖海外市场的泽润新能当头一棒。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泽润新能还能否继续“润”出去,实现海外市场的持续增长?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泰国工厂:救命稻草还是南柯一梦?
为了应对贸易战的冲击,泽润新能于2023年8月在泰国设立了子公司,试图通过在东南亚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来规避关税壁垒。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美国最新的关税政策显示,即使从泰国出口到美国,仍然要征收高达36%的关税。这意味着,泽润新能在泰国建立工厂的计划,很可能是一场南柯一梦。更重要的是,泽润新能的泰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如何?主要客户构成是否合理?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泽润新能的海外战略能否成功。如果泰国工厂无法有效对冲贸易战带来的风险,那么泽润新能的境外业务拓展将面临重重阻碍,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四、产能扩张的赌局:是未雨绸缪,还是饮鸩止渴?
产能利用率下降:盲目扩张背后的市场迷雾
泽润新能此次IPO募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扩产,计划将光伏接线盒的年产能提升至3,500万套通用产品和100万套智能产品。然而,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却显示,2024年泽润新能的现有产能利用率已经从102.78%降至94.02%。这说明什么?说明泽润新能现有的产能都无法完全消化,又何谈扩产呢?更何况,其主要客户TCL中环、亿晶光电都深陷亏损泥潭,自身都难保,又如何支撑泽润新能的产能扩张?这种盲目扩张,很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最终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库存,成为拖垮公司的沉重负担。
高能耗的隐忧:粗放式增长还能走多远?
除了产能利用率下降,泽润新能的单位产能能耗指标也在上升。电力消耗增速(27%)超过了产量增速(23%),这意味着泽润新能在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正在降低。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这种高能耗的生产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泽润新能不能尽快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能能耗,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还会面临环保政策的压力,最终被市场淘汰。
研发投入的“虚火”:高额设备采购与低学历研发团队的矛盾
泽润新能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1.1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超过了近三年研发费用总和。然而,仔细分析其研发投入的结构,就会发现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设备购置占比过高。这意味着,泽润新能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而忽略了软件和人才的投入。更令人担忧的是,泽润新能的研发团队学历普遍不高,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比仍然高达67.53%。一个低学历人员主导的研发团队,如何能够承担起技术创新的重任?这种“重资产、轻研发”的结构失衡,很可能导致研发投入变成一场“虚火”,无法真正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五、公司治理的灰色地带:上市背后的“原罪”?
分红疑云:谁在为实控人的“家事”买单?
泽润新能在2022年曾大手笔分红2338万元。这本无可厚非,毕竟股东也需要回报。但问题在于,这次分红的背后,却隐藏着实控人陈泽鹏的“家事”。原来,陈泽鹏为了对泽润实业增资,背负了巨额个人债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泽润新能竟然通过定向现金分红的方式,帮助陈泽鹏偿还个人债务!这种操作简直让人匪夷所思:难道上市公司的钱,可以随便用来偿还实控人的个人债务吗?这种行为是否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监管部门对此是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财务管理的“小动作”:内控缺失与监管套利的边缘
除了分红问题,泽润新能还曾存在资金拆借、个人卡收支公司资金等财务管理上的“小动作”。虽然涉及金额不大,但却反映出公司在财务内控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实控人可以随意拆借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出纳可以用个人卡代收公司款项。这些行为都游走在监管套利的边缘,稍有不慎,就会触碰法律的红线。如果泽润新能不能及时规范财务管理,堵住内控漏洞,未来很可能会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甚至影响公司的上市进程。
本文 zebra091.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ebra091.com/post/1756.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