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镜片股东疯狂套现:高管减持、募资疑云,谁在收割韭菜?
明月镜片股东减持套现: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游戏?
减持公告背后的真相:谁在收割韭菜?
明月镜片一纸减持公告,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控股股东上海明月实业、实控人谢公晚、谢公兴、曾少华及其一致行动人丹阳志明,再加上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曾哲、持股5%以上股东诺伟其,多方势力联手,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减持总数看似不大,不超过总股本的2.9891%、0.3985%和1.4945%,但考虑到明月镜片目前的市场表现,这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丝寒意。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正常的财务运作,还是高位套现、收割“韭菜”的伎俩?散户们在高呼价值投资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看穿这资本市场的迷雾?
高管、实控人联袂减持:信心缺失还是另有图谋?
一家公司的管理层和实际控制人,本应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们的持股比例,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如今,明月镜片的高管和实控人集体减持,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对公司前景的真实看法。难道是公司经营遇到了瓶颈?还是他们发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风险?亦或是股价已经达到了他们心目中的高位,现在正是套现离场的最佳时机?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会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打击。毕竟,如果连“自己人”都不看好,我们这些局外人又该如何相信这家公司能够持续发展?
募资扩产疑云:上市圈钱的把戏还能玩多久?
明月镜片2021年上市时,募集资金净额高达7.93亿元,远超原计划的5.68亿元。招股书上写得天花乱坠,高端树脂镜片扩产、常规树脂镜片技术升级、研发中心建设、营销网络拓展,每一个项目都描绘着美好的蓝图。然而,钱到手之后,这些项目进展如何?是否真的给公司带来了质的飞跃?从如今高管急于减持股份的举动来看,不禁让人怀疑,当初的募资扩产,是否只是一个“圈钱”的幌子。上市融资,本应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企业,而不是成为某些人中饱私囊的工具。这种“上市圈钱,高位套现”的把戏,还能玩多久?
东方证券“保荐”变“抛售”:谁来为投资者权益负责?
东方证券作为明月镜片的保荐机构,当初极力推荐其上市,如今却眼睁睁看着公司高管减持套现,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了一种变相的“抛售”?保荐机构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企业上市,更重要的是要对投资者负责,确保他们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如果保荐机构只顾着收取高额的承销及保荐费用(高达8147.95万元),而对企业上市后的行为不闻不问,甚至放任其损害投资者利益,那么这种“保荐”还有什么意义?谁来为那些相信东方证券的投资者权益负责?
本文 zebra091.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ebra091.com/post/1762.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