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末日狂奔?海通研报背后,藏着你不敢看的真相!
海通证券研报背后:火电困境与市场博弈
海通证券的研报再次将电力板块拉回公众视野,尤其是在科技股独领风骚的市场背景下,火电股的“跑输”似乎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研报中提及的煤价企稳和对2025年经济的乐观预期,试图为电力股的未来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但现实恐怕没那么简单。
煤价反弹的隐忧
虽然研报中预测煤价将在720-750元/吨的区间内震荡,但这是否能真正转化为火电企业的盈利增长点,仍然有待观察。要知道,煤价波动背后是复杂的供需关系和政策调控。一方面,国内煤炭产能的释放受到环保政策和安全生产的约束;另一方面,国际煤炭市场的价格波动也直接影响国内市场。如果煤价反弹幅度过大,反而会压缩火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况且,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新能源发电,煤炭的需求是否真的会如预期般坚挺,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广东电力市场报告:机遇与挑战并存
研报中详细解读了广东2024年电力市场年度报告,这部分内容确实信息量很大,也反映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际进展。
零售市场:售电公司生存现状堪忧
报告显示,广东的零售用户数量庞大,售电公司数量也众多,但平均获利仅为17.5厘/度,这个利润水平对于售电公司来说,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考虑到运营成本、风险管理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亏损的泥潭。报告中也提到有8家售电公司亏损,这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缩影。
绿电交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绿电交易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广东的绿电零售平均度电盈利仅为3.4厘/度,这个数字更是低得可怜。虽然参与绿电交易的企业数量在增加,但盈利能力却远不如预期。这反映了绿电市场发展初期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绿电价格机制不完善、绿电需求不足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等。要真正推动绿电发展,还需要在政策引导、市场培育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现货市场:独立储能和抽水蓄能的价值凸显
报告中关于独立储能和抽水蓄能的数据,倒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交易电量不大,但价差却相当可观,这说明储能和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储能和抽水蓄能对于平抑电网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储能和抽水蓄能的成本仍然较高,商业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蒙电和河北电网数据:区域差异明显
蒙东和河北南网的数据,反映了不同区域电力市场的差异化发展。蒙东的直接交易电量占比很高,这与当地的电力供需结构以及政策导向有关。而河北南网的市场化电量也相当可观,但用户端电价却低于发电侧电价,这说明电力市场化改革在降低用电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火电的未来:低估值是馅饼还是陷阱?
海通证券研报认为火电目前PE低于10倍,分红率还在提升,海外电力龙头PE普遍在20倍左右,因此值得看好。但这种简单的估值对比,忽略了国内外电力市场的根本差异。中国电力市场受到政策影响较大,火电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单纯地认为低估值就是机会,很可能掉入价值陷阱。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改革的道路注定充满挑战。火电企业想要在未来的电力市场中立足,必须积极拥抱变革,加大技术创新,提升运营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文 zebra091.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ebra091.com/post/1640.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